是鱼和水一样的紧密。
起初大家还都以为大祭司身边跟着的这个小姑娘可能是神殿的下一位继任者,是清瑾带出来的徒弟,但清瑾对她的态度那又不像是对徒弟一样,不然, 哪里大祭司给徒弟沏茶倒水的?哪有大祭司还亲自给徒弟擦汗, 照顾徒弟无微不至?后来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徒弟呀, 常跟在大祭司身边的那位,可是如今盛宠在身的睢宁公主。
而这位公主的身份, 那也是相当神秘的,老百姓不知其中奥秘,只当这位公主是突然间横空就冒出来了,不仅十分得陛下宠爱,还入了大祭司的法眼,大祭司留在身边亲自教导,从前只当是趣闻听一听也就罢了,可如今倒是真见了这位公主殿下才知道,果真是与一般人不一样。
单就说那模样,百里挑一不说,人家明明是矜贵的公主殿下,可还能帮着他们这些老百姓一块儿牵牛遛马抓药灌溉,不怕脏不怕苦的跟在大祭司身边,那一看就是真的在为他们老百姓做事情。
清瑾在这些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伟大而崇高的,在百姓的心里,不染凡尘俗事的大祭司,那才是真的一心为民,权势利益在她心里都不如一根稻苗苗重要,就是因为有大祭司在,这老百姓的日子才是越过越好,越过越舒心,大祭司的地位那是神圣且不可动摇的。
那既然是如此,由大祭司带来的人,就更不会差。在清瑾的刻意引导之下,睢宁体察民情注重民生的皇家形象就深入民心,只要一提起这位公主,老百姓就会露出赞许的表情,说她是个踏实能干之人,生在皇家,那是百姓之福。
除此之外,清瑾要给睢宁上的课也换了内容,她要开始教睢宁经世治国之道,教她纵横之术,还要锤炼睢宁的心性,教她处世沉稳不惊,在一点点的教学当中,也让清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睢宁比她以为的还要更坚韧,也更聪明,尤其是在宫外的一番磨炼之后,吃过苦头的睢宁也更懂得收敛自己,当然,那都是在外人面前,在外面,她是端庄典雅的公主殿下,关了宫门,她还是那个喜欢黏在清瑾身上的小丫头。
清瑾为她做的那些,睢宁全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楚昭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位皇子在前朝的争斗也越发厉害起来,这些清瑾全都跟她一一说过,连带着朝中的派系,哪些是大皇子的人,哪些是二皇子的人,清瑾都给她整理过,除了死党一派,这些大臣其实也都是在压注而已,小心翼翼的看着风向,风往哪儿吹,就往哪里挪一挪。
而清瑾就是那个风向标。
楚昭帝的身体时好时坏,也就更加的依赖于清瑾,清瑾供职神殿,又精通医术,在这个时候能给楚昭帝莫大的心理抚慰,只要清瑾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陛下万寿无疆,就好像那句话就真的能实现一样。
而睢宁也在这中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前朝两位皇子就差回家烧香念着宫里的皇帝早日安歇,至于后宫里的那两位公主就更上不了台面,楚昭帝跟前就只剩下一个被清瑾一手调教出来的睢宁,侍奉汤药。
睢宁手里端的不是汤药,她端的是孝道这面大旗。
帝王多疑,如果眼前侍奉汤药的人换成了两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个,都得不到楚昭帝的一个好脸色,可偏偏就是睢宁,一个柔弱乖巧他又心怀愧疚的女儿,在这儿给他端茶倒水侍奉汤药,完全能弥补楚昭帝心里的那块儿作为父亲的缺失,他能感觉得到,睢宁是将他当成父亲一般对待,就如寻常人家里一般,父亲生了病,女儿侍奉在病榻前。
更不用说,睢宁的眉眼里,还有七分她娘亲的样子,那个女人,也曾在楚昭帝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若干年后的现在,也依旧忘不了她含笑的眉眼。
“一转眼阿宁已经十七了。”
睢宁放下了药碗,看了一眼旁边的清瑾,不知道楚昭帝忽然提这个是什么意思,清瑾正在给楚昭帝诊脉,闻言也只是应了一句:“是陛下的福气。”这话说的有意思极了,若是寻常人怎么敢说这是皇帝的福气,可清瑾这一句话,可不单单只是说有这么大一个漂亮女儿是你这个当父亲的福气,还暗含了另一层的意义,睢宁与楚昭帝同日生辰,她有延绵不尽的福泽与楚昭帝相依。
“是个大姑娘了。”楚昭帝招招手,让睢宁过来。
睢宁端了茶碗:“父皇,参茶。”
“不急。”楚昭帝靠了起来,言语间有几分轻松的意思:“阿宁不小了,你那几位妹妹都已经寻好了驸马,阿宁可有心上人呐?”
睢宁手里的茶盏晃了晃,茶盖儿与茶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楚昭帝见状,果然笑了:“看样子是有了,朕为我儿做主。”
然后又对清瑾说道:“到时候,让大祭司给你挑个好日子,风风光光给朕的阿宁办一个大婚,可好?”
那一句话就已经让睢宁十分慌乱了,再一听楚昭帝提起清瑾,心里就更是发毛,她住在朱鸾宫,时常变着法的扣着清瑾不让她回清云宫,要她留下来陪自己过夜,虽然没有过分的举动,但难保不会被人发现,起了疑心,再报到楚昭帝这里来。
被这么忽然一问,睢宁一时间竟无应对之法,只能匆忙跪下,低头说道:“阿宁没有,不知道父皇这是何意。”
“还不承认,朕可都听说了。”楚昭帝抬抬手,让清瑾先
起初大家还都以为大祭司身边跟着的这个小姑娘可能是神殿的下一位继任者,是清瑾带出来的徒弟,但清瑾对她的态度那又不像是对徒弟一样,不然, 哪里大祭司给徒弟沏茶倒水的?哪有大祭司还亲自给徒弟擦汗, 照顾徒弟无微不至?后来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徒弟呀, 常跟在大祭司身边的那位,可是如今盛宠在身的睢宁公主。
而这位公主的身份, 那也是相当神秘的,老百姓不知其中奥秘,只当这位公主是突然间横空就冒出来了,不仅十分得陛下宠爱,还入了大祭司的法眼,大祭司留在身边亲自教导,从前只当是趣闻听一听也就罢了,可如今倒是真见了这位公主殿下才知道,果真是与一般人不一样。
单就说那模样,百里挑一不说,人家明明是矜贵的公主殿下,可还能帮着他们这些老百姓一块儿牵牛遛马抓药灌溉,不怕脏不怕苦的跟在大祭司身边,那一看就是真的在为他们老百姓做事情。
清瑾在这些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伟大而崇高的,在百姓的心里,不染凡尘俗事的大祭司,那才是真的一心为民,权势利益在她心里都不如一根稻苗苗重要,就是因为有大祭司在,这老百姓的日子才是越过越好,越过越舒心,大祭司的地位那是神圣且不可动摇的。
那既然是如此,由大祭司带来的人,就更不会差。在清瑾的刻意引导之下,睢宁体察民情注重民生的皇家形象就深入民心,只要一提起这位公主,老百姓就会露出赞许的表情,说她是个踏实能干之人,生在皇家,那是百姓之福。
除此之外,清瑾要给睢宁上的课也换了内容,她要开始教睢宁经世治国之道,教她纵横之术,还要锤炼睢宁的心性,教她处世沉稳不惊,在一点点的教学当中,也让清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睢宁比她以为的还要更坚韧,也更聪明,尤其是在宫外的一番磨炼之后,吃过苦头的睢宁也更懂得收敛自己,当然,那都是在外人面前,在外面,她是端庄典雅的公主殿下,关了宫门,她还是那个喜欢黏在清瑾身上的小丫头。
清瑾为她做的那些,睢宁全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楚昭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位皇子在前朝的争斗也越发厉害起来,这些清瑾全都跟她一一说过,连带着朝中的派系,哪些是大皇子的人,哪些是二皇子的人,清瑾都给她整理过,除了死党一派,这些大臣其实也都是在压注而已,小心翼翼的看着风向,风往哪儿吹,就往哪里挪一挪。
而清瑾就是那个风向标。
楚昭帝的身体时好时坏,也就更加的依赖于清瑾,清瑾供职神殿,又精通医术,在这个时候能给楚昭帝莫大的心理抚慰,只要清瑾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陛下万寿无疆,就好像那句话就真的能实现一样。
而睢宁也在这中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前朝两位皇子就差回家烧香念着宫里的皇帝早日安歇,至于后宫里的那两位公主就更上不了台面,楚昭帝跟前就只剩下一个被清瑾一手调教出来的睢宁,侍奉汤药。
睢宁手里端的不是汤药,她端的是孝道这面大旗。
帝王多疑,如果眼前侍奉汤药的人换成了两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个,都得不到楚昭帝的一个好脸色,可偏偏就是睢宁,一个柔弱乖巧他又心怀愧疚的女儿,在这儿给他端茶倒水侍奉汤药,完全能弥补楚昭帝心里的那块儿作为父亲的缺失,他能感觉得到,睢宁是将他当成父亲一般对待,就如寻常人家里一般,父亲生了病,女儿侍奉在病榻前。
更不用说,睢宁的眉眼里,还有七分她娘亲的样子,那个女人,也曾在楚昭帝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若干年后的现在,也依旧忘不了她含笑的眉眼。
“一转眼阿宁已经十七了。”
睢宁放下了药碗,看了一眼旁边的清瑾,不知道楚昭帝忽然提这个是什么意思,清瑾正在给楚昭帝诊脉,闻言也只是应了一句:“是陛下的福气。”这话说的有意思极了,若是寻常人怎么敢说这是皇帝的福气,可清瑾这一句话,可不单单只是说有这么大一个漂亮女儿是你这个当父亲的福气,还暗含了另一层的意义,睢宁与楚昭帝同日生辰,她有延绵不尽的福泽与楚昭帝相依。
“是个大姑娘了。”楚昭帝招招手,让睢宁过来。
睢宁端了茶碗:“父皇,参茶。”
“不急。”楚昭帝靠了起来,言语间有几分轻松的意思:“阿宁不小了,你那几位妹妹都已经寻好了驸马,阿宁可有心上人呐?”
睢宁手里的茶盏晃了晃,茶盖儿与茶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楚昭帝见状,果然笑了:“看样子是有了,朕为我儿做主。”
然后又对清瑾说道:“到时候,让大祭司给你挑个好日子,风风光光给朕的阿宁办一个大婚,可好?”
那一句话就已经让睢宁十分慌乱了,再一听楚昭帝提起清瑾,心里就更是发毛,她住在朱鸾宫,时常变着法的扣着清瑾不让她回清云宫,要她留下来陪自己过夜,虽然没有过分的举动,但难保不会被人发现,起了疑心,再报到楚昭帝这里来。
被这么忽然一问,睢宁一时间竟无应对之法,只能匆忙跪下,低头说道:“阿宁没有,不知道父皇这是何意。”
“还不承认,朕可都听说了。”楚昭帝抬抬手,让清瑾先